一提到防癌篩查,很多人就會想到腫瘤標志物。其實,腫瘤標志物只是一種輔助手段,作為參考指標。腫瘤標志物正常,不能說明身體里沒有腫瘤;腫瘤標志物異常,也不代表一定有病。腫瘤篩查,不能只做腫瘤標志物,還得靠其他有效手段。
防癌體檢是針對高危人群的一種機會篩查,要有針對性和個性化,需要根據一個人的年齡、家族病史、性別、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在醫(yī)生的指導下,來制定具體方案。
一般情況下,40歲以后就要開始關注腫瘤篩查,50歲以上可以進行常規(guī)防癌體檢。做防癌體檢,要認清以下三點:
1、并不是項目越多越好
2、并不能一次搞定所有癌癥的篩查
3、并非所有人都做一樣的項目
★★★常見早癌篩查常識
肺癌:
X光片檢測肺癌,由于其分辨率低,因此檢出率比較低,如果胸部X光片檢查診斷是肺癌,臨床常常就已經到晚期了。建議50歲以后的中老年人或有肺癌家族史的人,體檢中把X光片換成CT,加上腫瘤標記。
乳腺癌:
對于乳腺癌的早期篩查,建議40歲以下的女性做彩超檢查,大于40歲的女性做彩超和鉬靶檢查,大于50歲或發(fā)現乳腺有病變的女性應及時完善鉬靶檢查。
肝癌:
很多人體檢時都會選擇做腹部B超,以為這樣可以查出肝部問題,其實很容易漏診。年齡40歲以上,建議考慮每半年篩查一次,建議聯合甲胎蛋白檢測和肝臟超聲檢查對肝癌高危人群進行定期篩查,發(fā)現異常進一步考慮CT或磁共振檢查。
*肝癌高危人群(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感染、長期酗酒、非酒精脂肪性肝炎、食用被黃曲霉毒素污染食物、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
胃癌:
胃癌的篩查主要是胃鏡檢查,其他方法檢出率都很低。胃癌高危人群可考
慮直接進行胃鏡篩查。如果胃鏡檢查發(fā)現可疑病灶,則取活檢送病理學檢
查,后續(xù)根據活檢病理結果采取相應的隨訪復查和處理方案。
宮頸癌:
很多人一說檢查宮頸癌,首先想到的是HPV檢查,其實HPV是對病因的檢查。真正有效檢查宮頸癌的是TCT檢查。
結腸癌:
結直腸癌篩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腸鏡檢查。在很多體檢中,很多人最不愿意做腸鏡,往往會忽略。建議45~75歲:糞便隱血試驗(每年);或多靶點糞便DNA檢測(每3年);結腸鏡檢查(每3年);或CT結腸成像(每5年);或軟式乙狀結腸鏡檢查(每5年)。
溫馨提示:癌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是一個多階段緩慢的過程,通過篩查可以早期發(fā)現癌癥或癌前病變,早期診斷和治療,提高臨床治愈率和治療效果。因此建議正常人群在40歲后每年至少做1次全面的身體檢查,其中應該包含規(guī)范的腫瘤篩查。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